登录/注册
答疑老师:哈哈老师
抱歉,刚看见您的信息 查看全部回复
问答已结束!
浏览:6731 0赞 0评论 收藏
答疑老师:甘老师
开的发票税目是技术服务吗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6723 0赞 0评论 收藏
答疑老师:andy老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 财税字(1988)第255号 第十七条 同一凭证,因载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经济事项而适用不同税目税率,如分别记载金额的,应分别计算应纳税额,相加后按合计税额贴花;如未分别记载金额的,按税率高的计税贴花。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6722 0赞 0评论 收藏
答疑老师:夏老师
工会经费要申报,但有返还的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6719 0赞 0评论 收藏
答疑老师:venus老师
对于个人债转股而言, 1、增值税:个人债券转股权不需要缴纳增值税, 2、印花税:按照股权转让价款金额的万分之五双边征收,如果合同中股权转让价款低于股权合理价值的,税务局可以对股权转让价款进行调整; 3、个人收入所得税:按照股权合理价值扣除取得股权的成本及税费后款项总额的20%缴纳。 对于企业债转股而言, 1、按债转股企业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签订的债转股协议,债转股原企业将货物资产作为投资提供给债转股新公司的,免征增值税.债转股原企业将应税消费品作为投资提供给债转股新公司的,免征消费税. 2、债转股企业应照章缴纳企业所得税。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6708 0赞 0评论 收藏
答疑老师:Annina老师
契税只交一次 查看全部回复
答疑老师:小妮老师
这个是税务设定的,按照要求填写就好,有些可以选择不填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6705 0赞 0评论 收藏
答疑老师:丁老师CPA
招标代理业务合同不需要缴纳印花税,装修改造施工图审查合同不需要缴纳印花税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6702 0赞 0评论 收藏
答疑老师:莹老师
1.个人所得税: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财产租赁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2。增值税:自2020年3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除湖北省外,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 3.印花税:财产租赁合同,按租赁金额。租赁金额1‰,1元起。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6695 0赞 0评论 收藏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9〕128号 一、关于无租使用其他单位房产的房产税问题 无租使用其他单位房产的应税单位和个人,依照房产余值代缴纳房产税。 查看全部回复
实收资本印花税税率是万分之2.5 小微企业,在上述基础上减半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6693 0赞 0评论 收藏
答疑老师:高老师
你好,是的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6692 0赞 0评论 收藏
契税,印花税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6689 0赞 0评论 收藏
答疑老师:曹老师CPA
不需要缴纳亲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6688 0赞 0评论 收藏
税务局认定的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6680 0赞 0评论 收藏
每个月在电子税务局税费缴纳模块交社保就好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6676 0赞 0评论 收藏
答疑老师:Harry老师
你好,要对照按月或者按次的印花税项目按实填入,系统后面列会有优惠政策抵减的。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6674 0赞 0评论 收藏
这个看你们公司是按照哪个基数缴纳的,不同基数,答案都是一样的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6670 0赞 0评论 收藏
第一、增值税:一、增值税 1.个人销售其取得的不动产(不含其购买的住房),应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减去该项不动产购置原价或者取得不动产时的作价后的余额为销售额,按照5%的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 2.个人转让其自建的不动产(不含其自建自用住房),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为销售额,按照5%的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 3.个人销售自建自用住房免征增值税。 4.个人将购买不足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按照5%的征收率全额缴纳增值税;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增值税。上述政策适用于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和深圳市之外的地区。 5.个人将购买不足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按照5%的征收率全额缴纳增值税;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非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以销售收入减去购买住房价款后的差额按照5%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增值税。上述政策仅适用于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和深圳市。 6.涉及家庭财产分割的个人无偿转让不动产免征增值税。 家庭财产分割,包括下列情形;离婚财产分割;无偿赠与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无偿赠与对其承担直接抚养或者赡养义务的抚养人或者赡养人;房屋产权所有人死亡,法定继承人、遗嘱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依法取得房屋产权。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6655 0赞 0评论 收藏
答疑老师:patience
是的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6650 0赞 0评论 收藏
公众号:会计宝
发送验证码 60s后重新获取
账号密码登录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手机快速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返回登录
微信小程序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