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答疑老师:哈哈老师
您好,没事,这个没什么影响的 查看全部回复
问答已结束!
浏览:1985 0赞 0评论 收藏
您好,您有什么问题呢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1324 0赞 0评论 收藏
答疑老师:andy老师
实际情况是25万是按1%开的普票,剩下2万多是未开票收入我也按1%算的税金,这样对吗,对的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1108 0赞 0评论 收藏
答疑老师:王苗苗老师
机票,如果是公司员工的机票的话,选任何一个都可以抵扣进项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1033 0赞 0评论 收藏
您好,季度预缴的所得税费用一般会自动跳出来的,本年累计预缴所得税额栏次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2040 0赞 0评论 收藏
可以的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1908 0赞 0评论 收藏
答疑老师:云峰老师
你好同学,实际损失了才能税前扣除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1914 0赞 0评论 收藏
小规模纳税人补开已申报未开票收入,在申报增值税时应冲减本期销售额。由于你公司第二季度开具普票销售额548753.12元,超过了季度30万元的免税标准。因此,应将补开第一季度已申报未开票收入从第二季度销售额中减除,将剩余销售额填入《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第1栏“应征增值税不含税销售额(3%征收率)”或第4栏“应征增值税不含税销售额(5%征收率)”。具体计算如下: - 第二季度应税销售额=548753.12-276329.19=272423.93元。 ? - 将272423.93元填入申报表相应的征收率栏次(假设适用3%征收率,填入第1栏),同时将开具普通发票的销售额272423.93元填入第3栏“其他增值税发票不含税销售额”。 此外,若存在免征增值税的全部销售额等项目,应当填写在“其他免税销售额”栏次及《增值税减免税申报明细表》对应栏次。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3712 0赞 0评论 收藏
店铺提取的收入是什么收入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1394 0赞 0评论 收藏
您好,您开了红字发票,然后按照截图的会计分录做负数的会计分录就成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1820 0赞 0评论 收藏
是的,通常是这样操作的。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增值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公告》规定,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预缴税款时间,按照财税〔2016〕36号文件规定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纳税期限执行。若以1个月或1个季度为纳税期,期满之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和预缴。 5月份开具发票,纳税义务发生在5月,若按月申报增值税,应在6月申报期内申报5月增值税,此时就需将预缴税额填写在申报表相应栏次(如增值税申报表附表四“建筑服务预缴”栏)进行抵减。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3727 0赞 0评论 收藏
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6号)规定,从业人数包括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应按企业全年的季度平均值确定。针对你提到的几种特殊人员,是否计入从业人数具体分析如下: - 退休返聘人员:不计入。退休返聘人员无法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不能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不符合从业人数的统计范围。 ? - 分公司人员:计入总公司。现行企业所得税实行法人税制,企业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分支机构的,应当汇总计算总机构及其各分支机构的从业人数,依据合计数判断是否符合相关条件。 ? - 与公司签订长期劳务合同的人员:若形成劳动关系则计入,若为劳务关系则不计入。如果签订的是劳动合同,建立了劳动关系,应计入从业人数;如果是劳务合同,属于劳务关系,不属于从业人数统计范畴。 ? - 与公司签订实习协议的实习生:在校实习生不计入,非在校实习生视情况而定。在校学生参加企业实习,不属于从业人数统计范围;若非在校学生,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的,应计入从业人数,否则不计入。 ? - 法人:不计入。法人虽为企业相关人员,但在其他单位任职且由其他单位缴纳社保、发放工资,未与本企业建立劳动关系,不应计入本企业从业人数。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2804 0赞 0评论 收藏
您好,备注栏里面有信息就可以抵扣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1648 0赞 0评论 收藏
按照合同金额申报,如果合同中增值税单列的话,按不含税金额申报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1666 0赞 0评论 收藏
看开票内容是什么,货物类和服务类一般是1%,不动产是5%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1644 0赞 0评论 收藏
你好,也是需要报税的。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961 0赞 0评论 收藏
合计没超30万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1997 0赞 0评论 收藏
留抵退税条件 - 通用条件: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或B级;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发生骗取留抵退税、骗取出口退税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情形;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因偷税被税务机关处罚两次及以上;2019年4月1日起未享受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政策。 ? - 增量留抵退税条件: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需满足连续六个月增量留抵税额均大于零,且第六个月增量留抵税额不低于50万元(按季纳税的,连续两个季度增量留抵税额均大于零,且第二季度增量留抵税额不低于50万元)。 2025年政策变化 - 适用范围扩大:新增跨境电商、新能源车企等行业优先退税,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民生行业也纳入留抵退税范围,企业可按月申请退还增量留抵税额。 ? - 退税比例提高:小微企业退税比例可达到100%全退(原政策可能需要分期),中型企业退税额从60%提升至80%。 ? - 退税流程简化:增值税申报流程进一步简化,税务部门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退税申请和审批流程,留抵退税审批时限缩短至10 - 15个工作日,电子税务局可自动预审,最快3个工作日到账。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23682 0赞 0评论 收藏
您好,申报增值税具体什么问题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1396 0赞 0评论 收藏
您好,合伙企业申报经营所得的时候不可以约定只申报一个股东 查看全部回复
公众号:会计宝
发送验证码 60s后重新获取
账号密码登录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手机快速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返回登录
微信小程序
APP下载